2012年3月31日 星期六

[閃燈教學] Nikon CLS Practical Guide 中譯目錄

自從2010年初開始在網路上搜尋閃燈的教學文章時,意外發現了由 Russel MacDonald 所寫的「Nikon CLS Practical Guide」 一系列共19篇實用的閃燈教學文章。

對身為Nikon家的我在理解N家閃燈設計上有非常大的幫助,稍微看了一下發現並不難懂,因此有了將他翻譯成中文的想法,當作日後可以快速參考的筆記。 在寫信徵得原作者的同意後,同意將該翻譯文章放在我的 blog 上供大家參考,也歡迎轉載,唯請保留出處連結。

身為 Nikon 的 user 千萬別忽略了 Nikon 本身強大的優勢! 因為共有19篇,就不浪費版面一篇一篇貼了。若有翻譯不通順與翻錯之處,還請指正(有時候是很恍神的時候打的…)

雖然中途很懶,花了兩年才全部翻完,但能把一件事從頭到尾做完是很有成就感的 : )

 

1. Nikon閃燈-一個獨立的測光系統
2. Nikon TTL 閃燈測光系統
3. Nikon TTL-BL 模式
4. FV-Lock到底該怎麼用?
5. 閃燈TTL模式與相機曝光補償關係之研究
6. TTL閃燈的運作流程
7. 該怎麼用Nikon創意閃燈系統(Nikon CLS)拍大團體照呢?
8. 內建閃燈怎麼測光?
9. Nikon TTL和TTL-BL和主體的位置,距離有什麼關聯
10. Nikon 自動FP高速同步模式
11. 其他推薦的閃燈教學Blog
12. Nikon 閃燈小撇步
13. Nikon SB800 的 A與AA 模式
14. 閃燈支架與柔光罩二三事
15.什麼時候全出力並不會全出力?
16. [Nikon CLS] 改變對焦點是否會影響閃燈出力?
17. 為何在室內使用閃燈攝影時,總是要把相機調整手動模式?
18. 不同環境亮度下的閃燈設定全攻略
19. 三種不同柔光罩的差異介紹

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

19. 三種不同柔光罩的差異介紹


前言:無意間找到這個 blog--Nikon CLS Practical Guide,發現裡面有很多實用的閃燈教學文章,但因為是英文,閱讀起來沒那麼直覺,稍微看了一下後發現並不難懂,因此有了把他翻譯成中文的想法,當作日後可以快速參考的筆記。
該blog寫了19個關於NIkon 閃燈的主體,本篇是第十八個主題,以下皆為翻譯且經過原作者同意可將翻譯後的文章置於我的Blog上。若要轉載,請註保留原作者本blog的連結。並通知我一下。
標題:19. 三種不同柔光罩的差異介紹
作者:Russ MacDonald
出處:Nikon CLS Practical Guide
翻譯:Mong
目錄:Nikon CLS Practical Guide 中譯

常常有人問我說:「我試過好多不同的柔光罩,但是好像看不出差異,為什麼會這樣?」。
其最跟本的原因是要在適當的場合,出動適當的柔光罩,才會看的出差異。
首先,要先瞭解到底為什麼需要用到柔光罩?不用柔光罩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問題就在對於沒有使用柔光罩的閃燈,發出的光都是「點光源」。這代表了由被攝體的角度來看,「光」都是來自「同一個」方向,所以光質會很生硬。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就是要把你的光變的「軟」一點,使光來自「不同的方向」。不同方向的光可以讓主體產生較少的影子,使的五官更為自然。
在瞭解問題與其原因後,接下來就是該如何讓你的閃燈來自不同的方向,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使用柔光罩,越大的柔光燈,光的路徑(path)就越多,光質就會越柔和。

基本常識:
首先你要知道,當你身處室內,而且天花板是白色的,牆也是白的時,如果能將光線從四面八方反射回來,那你的光線可以變的極度柔和,因為可以使用白牆和白天的天花板當做反射的媒介來做跳燈的技巧。
所以,任何形式的柔光罩,在這樣的場合表現都非常不錯,即使是使用SB-800附的那個小小的柔光罩,將燈頭朝上打,依然有很好的效果。

然而,你能做的不只有這樣而已!
除了讓光線更柔和外,你還會希望從主體正面再來一點點光線,形成「眼神光」(catchlights)的效果,或是再讓臉上的陰影減少一些。但問題在於,如果這個從正面來的光線,是一個「點」光源的話,光質會較為生硬,反而破壞了你用跳燈所產生的柔光效果。
所以啦,最終的主體的成像質感取決於如何在「反射的柔光」與「直打過來的眼神光」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現在就讓我來看看這些不同的柔光效果吧!

如果你只用內建擴散片,而沒有搭配任何一種柔光手法的話,直打光源的大小就是這片擴散片的大小,如果擴散片很小的話,那光質理所當然就會很硬,這常常發生在SB-800的內建擴散片上,這個內建的擴散片所形成的光質是很硬且光靠它的柔光效果有限。
記住!只有從周圍反射回來的光線才是柔和的,在這種設備下,你能做的只有試著使用跳燈/燈頭方向的調整,與調整擴散片伸出的長度來取得最佳效果。
images


下列這種柔光裝置(Demb flash diffuser pro)有較大的擴散片,柔光效果比SB-800的內建擴散片要來的好,你可以從面積大小的比較就知道柔光效果的強弱了。下圖的擴散片,面績大約是SB-800的3.6倍(9平方英吋 v.s 2.5平方英吋),他的柔光較果較好的原因,除了擴散片面積較大外,他還額外提供了一個「前置」的柔光裝置,可以使的從擴散片反射出來的光,再經過一次分散,就像倒過來的漏斗一樣,由點光源轉換成面光源。
這片前置的柔光裝置「本身」是沒有什麼柔光效果的,因為他的面積其實和燈頭差不多大。然而,當你在室內的時候,這些被該裝置「分散」出去的光,可能會再經由牆壁或天花板再反射到主體上,不過大多數會反射到主體的邊緣,而不會讓正面的光線變柔太多。這組柔光裝置相當好用,在懂的如何使用後,很容易創造出很棒的效果。
Demb Flash


小型柔光箱(Mini Softbox)只有柔化直打的光線,他沒有反射的效果,但是這類的柔光箱,面積大多在15英吋左右,和前述的擴散片比起來又大小不少,因此,對於直打的光線,小型柔光箱可以提供更好的柔光效果。
minisb__36939_zoom


接下來介紹碗公型柔光罩(Light Sphere)與他上方的小蓋子(inverted dome),當使用此款柔光罩,並且將燈頭朝上時,他可以將光線分散到四面八方,然後再從所有的牆和天花板反射下來,就像SB-800的小型肥皂盒的加強版。他可以將光線打滿整間房間,有效範圍大約是500平方英尺,沒有一個擴散片的大小可以和它相比,這個碗公型柔光罩可以得到非常、非常柔和的光線,就好像在陰天的戶外一樣,整個天空就像是你的柔光罩的大小一樣,在室內跳燈相當強大。(看來作者相當推崇這一款啊)
碗公型柔光罩勝過小型肥皂盒原因在於它的有效截面尺寸大約是12平方英吋,所以光質會比小型肥皂來的柔,但是注意一點,如果是直打的話,上述的小型柔光箱的效果會比碗公型柔光罩來的好。其直打的柔光效果和Demb flash diffuser pro差不多而已。
發揮出碗公型柔光罩的真正威力之處在於有著許多牆面可以反射的空間,你可以將碗公型柔光罩上方的小蓋子(inverted dome)移掉,以達到最好的效果,不僅可以向四面八方跳燈,而且光線還非常的柔和,當然,你可以將碗公型柔光罩往後打以減低直打光線的硬度,且室內依然充滿柔和的反射光,這就是為什麼碗公型柔光罩這麼好用。
↓.碗公型柔光罩 (Light Sphere)
GALSC3C
↓inverted dome
invdom_catalog_images

最後,有一點要注意一下,當你離主體越來越遠,這意味著你的光源面積越來越小,這會使的直打的光線越來越硬,當你離主體超過5公尺時,沒有任何一款柔光罩可以在直打的情況下提供柔光效果了!你只能依靠反射光來將光變柔。
如果你在室外,且離主體在五公尺以內,而且沒有東西可以讓你反射時,這時就是小型柔光罩上場的時候了,效果會比本篇介紹的其他效果來的好。

2012年3月24日 星期六

不同的人,同樣的悠閒時光


D700 +Sigma 85mm f/1.4
某日下午,難得老天給了台北一個陽光的好天氣,臨時起意帶著新新朋友Sigma 85mm f/1.4,一機一鏡到淡水閒晃,漸漸到了日落的時間,天氣轉涼,天空中的顏色也開始出現變化。
手上拿著相機,透過觀景窗,按著快門,在淡水度過。
↓1
DSC_5109

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淡水放輕鬆 + 夜拍天元宮


DSC_4933
自從上次228去墾丁玩之後,已經有一陣子沒拍照了,原因之一就是該死的天氣,假日不是大陰天就是下大雨。
趁著今天陽光稍稍露臉,風也涼涼的,就跟花花跑到淡水喝下午茶放空一下。
我們到了之前來過的「安克黑咖啡」,是一家氣氛相當不錯的下午茶,值得推薦!
在花花專心做韓國自由行的功課的空檔,我望著窗外看著人來人往的淡水街頭,於是決定抓起相機拍照去,今天出動的相機是Nikon D700 + 35mm f/1.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