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14. 閃燈支架與柔光罩二三事
前言:無意間找到這個 blog--Nikon CLS Practical Guide,發現裡面有很多實用的閃燈教學文章,但因為是英文,閱讀起來沒那麼直覺,稍微看了一下後發現並不難懂,因此有了把他翻譯成中文的想法,當作日後可以快速參考的筆記。
該blog寫了19個關於NIkon 閃燈的主體,本篇是第十八個主題,以下皆為翻譯,且經過原作者同意可將翻譯後的文章置於我的Blog上。若要轉載,請註保留原作者和本blog的連結。並通知我一下。
標題:14. 閃燈支架與柔光罩二三事
作者:Russ MacDonald
出處:Nikon CLS Practical Guide
翻譯:Mong
目錄:Nikon CLS Practical Guide 中譯
我常常被問到關於柔光罩和閃燈支架的問題,多數的攝影人都想知道他們可以做什麼,以及該怎麼用?
-- 在「19. 三種不同柔光罩的差異介紹」有針對柔光罩有更詳細的介紹。--
首先,要知道柔光罩和閃燈支架都是為了解決機頂閃燈光源面積太小而產生的東西。
問題在於小型機頂閃燈在直打時會造成相當生硬、平板的光線,也常常會有紅眼的狀況發生。當直拍時,生硬的陰影會落在主體的兩 側。
硬光
一般來說,硬光是由「看起來」很小的光源所形成,一個無限遠的小光源我們會用「點光源」來稱呼,因為對於主體而言,這個光源就像一個發光的點一般的小。
我使用了「看起來」這個型容詞,是因為隨著主體和光源相對距離的改變,會影響光源「看起來」的大小,而非實際大小,我們生活中最顯而易見的硬光就是太陽,雖然他的體積非常的大,但是他也離我們非常非常遙遠,因此,對我們來說太陽只是點光源,他「看起來」的發光面積是很微小的。這類的光源會形成相當生硬的光線,出現的陰影會讓我們的五官顯得呆板且沒有朝氣
解決硬光的方法就是使用柔光罩(裝置),所謂柔光,就是一個將從點光源發散出來的光,加以「分散」,好像成為一個較大的光源,舉例來說,在一個灰濛濛的天氣,光源一樣是從太陽(點光源),但是厚厚的雲層好像在地球上罩了一層半透明的罩子一樣,把光給「分散」了,於是光線變的柔和了!很容易理解吧。事實上,雲層改變了太陽這個發光體「看起來」的大小,讓他從「點光源」變的好像「整個天空」都是光源一般。在這種天氣,可以得到一個效果很柔和的人像照片,而不會因為強烈的直射光造成難以控製的陰影。
機頂閃燈的燈頭面積大約只有 3cm*6cm ,對於距離兩三公尺被攝物來說,如果不使用柔光罩而直打的話,結果就是非常非常生硬而不好看的人像照片了。
有些人可能會直覺地認為只要放一片擴散片在燈頭前面,就可以讓光線變的柔和,但並不是那麼簡單,因為你並沒有使燈頭「看起來」變大。
對於機頂閃燈來說,有兩個方法可以「創造」柔光效果。
1) 使用一個更大的「轉送媒介」在燈頭前面。
2) 跳燈,讓光演是從其他的表面反射到主體上。
這兩種方法都有效的增加了發光源「看起來」的面積,當然,你也可以兩種結合使用。
轉送媒介通常是由一個較大且半透明的材質所製造,由發光源打亮他後,光源會均勻地穿過這個「大面積」的轉送媒介,Gary Fong LightSphere 就是這種東西。他就是我們知道的「碗公柔光罩」,其外型就像把一個大的碗狀物罩在你的閃燈前面,當閃燈直接源透過這個大約10*10公分的表面時,整個半透明的碗公柔光罩會被照亮,主體的光就變成由這個轉送媒介所照亮,因此光源面積「看起來」好像大了五倍多!(10cm*10cm vs. 3cm*6cm),這樣的效果對於完全裸燈直打有很明顯的差距。
另一個更好用的柔光裝燈就是「大型柔光箱(Soft Box)」,如果你的柔光箱大約有90cm * 120cm大,那這樣的面積可是比上述的碗公柔光罩再大了100倍!這可以創造出非常自然柔和的光線,就好像之前提過的陰天光線一樣。
但這會延申出另一個問題,就是到底要多大的柔光罩,才能在可攜與好用中取得一個平衡?我個人的感覺是碗公柔光罩是在一般的場合比較適合的。
如果你使用SB800/900/910的話,應該都知道有附一個柔光罩,但事實上他的體績非常的小,你可以會懷疑說「它有用嗎?」當然他並沒有比裸燈大沒多少,所以無法創造出更大的發光面積。
然而!有時候是相當好用的,想想你把這個小小的柔光罩裝上,並將燈頭朝上的情況吧,當閃燈擊發時,光線會被分散到上方以及前後左右,這代表著雖然有一小部分的光是直接往主體過去的,但是大多數的光是由周邊的牆面反射回去,關鍵就在於裸燈的跳燈無法創造出這麼多方向的光線。越多的光線來源,發光面積就相對的越大,光線也會越柔和,不同的跳燈角度會影響到這個發光面積的大小,雖然仍有一小部份是光是直打,但是大多數的光線已經經由反射光而變柔和了。而這個微小的直打光線會型成所謂的「眼神光」,另主體更有神而不會讓對方刺眼。所以,內附的小型柔光盒其實也是相當好用的。
↓ SB-800內附的柔光罩
碗公柔光罩更棒的原因在於,他有著更大的面積「以及」可以將光線分散到「更多」的方向。這在室內是超級好用的,效果比起內附的小型柔光罩好非常多,由牆壁或天花板反射回來的光線更加柔和!
然而,在戶外的話,狀況又不一樣了,往四面八方的光線是「不會」反彈回來的,主體要吃到閃燈光會因為經由直打的關係而變的比較生硬,因為對於跳燈來說,光源面積還是很小。在戶外,閃燈需要比較強的出力來照亮主體,所以,在戶外的話就不要用內附的小型柔光盒了,因為面積沒比裸燈大多少,又會讓閃燈需要更大的出力,效率並不好,與其用內附的柔光罩,不如直接直打吧,差不多的。不過上述的碗公柔光罩有著較大的面積,當離主體比較遠的時候,仍然可以嘗試使用它。
-- 在「19. 三種不同柔光罩的差異介紹」有針對柔光罩有更詳細的介紹。--
陰影與紅眼控制
由閃燈所造成的陰影,多半不令人喜歡(特殊閃燈技法除外),你應該努力去消除它。
紅眼更令人不喜歡,原因是閃燈在視網膜反射回到感光原件所形成的,很容易引起觀看照片的人的注意,雖然有辨法在後製中去除,不過還是先把重點放在如何在發生的當下就避免。
解決陰影和紅眼的方法之一就是當直打時,將閃燈提高,高過相機多一點,例如使用柔光罩或是接來下要介紹的閃燈支架。
閃燈支架長的像這樣,他接在相機的腳架孔,由閃燈直接接在支架上,位於鏡頭上方,比起熱靴,閃燈支架又將閃燈舉高了數公分,再用閃燈線將觸發點和熱靴連接,所以閃燈仍然和熱靴可以正常溝通。
↓ 閃燈支架。
使用閃燈支架來將閃燈托高的原因,就是為了讓陰影落在主體的下方而不易被看見,當相機是使用橫拍時,使用柔光罩又有類似的效果。
將閃燈舉高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讓視網膜反射回來的光落在鏡頭下方,所以就不會形成紅眼,這個簡單的步驟可以消除99%的紅眼問題。請注意一件事,那就是當你離主體越遠,你就需要將閃燈舉的越高,例如,如果你用望遠鏡頭,距離,而且將主體佔滿你的畫面,距離超過十公尺,那你仍然可能遇到紅眼的問題。
不過在DSLR中,紅眼問題已經較小DC輕微的多,因為DSLR的閃燈多半都比鏡頭來的高了。
(翻譯按:閃燈不是都有防紅眼模式嗎…為什麼要特地以閃燈架來解決紅眼問題咧…不懂)
閃燈支架另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解決了直打時討厭的「邊緣陰影」。
當你使用直拍,並且閃燈是接在熱靴上時,很容易在主體的右後方的牆上形成難看的陰影,因為這時閃燈在相機的「左側」,這是非常不專業且要盡量避免的,
使用閃燈支架的另一個好處就是不管用哪種角度拍照,都可以將閃燈唯持在相機的「上側」,這樣以來,可以讓陰影出現在主體的下後處而不易被查覺。
↓ 直拍時,仍然能讓閃燈保持在相機的上側。
即始使用柔光罩也無法避免這樣的問題,只能稍稍減輕,如果在沒有閃燈支架的場合,而且我又想要直拍時,我多半的做法是仍然使用橫拍,將閃燈保持在相機的上方,事後回去在將照片裁切成直拍的比例。
最後,許多攝影師在直拍時,會將閃燈支架逆時針旋轉,讓垂直手把那側的空間空出來,會比較好使用手把那側的快門鍵,不過有些閃燈支架並不能讓你這樣旋轉,在選購時要注意一下,我自己是用「CB junior」這款閃燈架,配上D200與SB-800,他相對比較便宜而且滿好用的。
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
夏日金山-獨木舟一日遊
2011年九月3號,在花花的任性 提議之下,咱們五個人,不多不少剛好塞滿一台車,前往金山玩獨木舟啦!
這天過的非常充實,獨木舟比想像中好玩的多,在飯店的套裝行程下,花費999元,就有「獨木舟+簡餐+露天泡湯」的行程,接著再到金山老街大吃大喝,最後…當然是以罵份家打牌當收尾啦!以下是行程資訊,提供給大家看:
新北市金山區民生路196號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