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9日 星期四

[教學] 超簡易DIY!自製小棚燈也能拍出高質感模型/小物

相信如果有喜歡收集模型或是公仔等小物的人,都希望把他們拍的帥帥或是美美的給大家看吧?

但是,一般人在家裡應該不會有專門拍東西的小棚,更不會有大型柔光罩或是反射傘之類的道具吧?更不用說專業的攝影台或是棚燈了,這價位高攀不起啊!


那如果想在家把一些手邊的玩具或是模型等小物拍的有質感,該怎麼做呢?只靠一台相機跟一個外接閃光燈有辨法做到嗎?

本篇教您如何「懶人DIY」,用一張描圖紙珍珠板弄出一個大型柔光罩,並以外閃當做主光源,梳妝鏡當做反光板,也可以拍出高質感的小物喔!

p.s 本人非常的懶,要是太麻煩的DIY,我也會放棄。

架設方法如下:
未命名-1


環境準備:
1. 描圖紙一大張
2. 珍珠板一片 (買大片的回來裁,一面黑一面白的)
3. 鏡子一個 (有底座佳)
4. 黑布(黑衣服也可以,黑色吸光,不會反光,可以選粗一點的,拍起來滿比較有質感)
5. 相機一台 (要可以離機控制閃光燈的)
6. 外接閃光燈一個 (只要能M出力就可以了),最後把他放到描圖紙後,燈頭離紙面要有一段距離。或是燈頭朝描圖紙反向打也可,會更柔。



就這樣,相當簡易吧?

好,環境架好後,建議把家裡的燈都關掉,留一盞小燈"稍稍"照著你的主體,此舉是讓你的相機能正確對焦。

接著設定相機的參數,首先,切到 M 模式,注意,這邊不要用 M 以外的模式喔,因為我們是要「完全」吃閃燈的光,所以不要讓環境光影響了測光的結果,不然拍出來可是會慘不忍賭。

快門: 1/125 or 1/250,依相機的快門同步速度而定,如果您沒有把家裡的燈關掉的話,請盡量設成同步的上限,以避免吃到環境光。
光圈: f/8 or f/11 因為距離近,不希望景深過淺,所以在閃燈夠力的情況下,把光圈縮小一些求得更深的景深與更多的細節
ISO: 200
閃燈出力: 1/4 ~ 1/16 依拍攝結果而微調。
鏡頭選擇:以135片幅等效 50~85mm 為佳,一來是這個焦段變型控制比較好,二來是模型都滿小的,用中長焦較好構圖,不會拍到雜物。
白平衡: 自動即可,因為描圖紙久了會泛黃,反而不能以棚燈的標準色溫去設定,拍RAW檔再調會比較簡單。

再來,有觸發器的話請用觸發器來遙控外閃,或是看說明書,確認自己的相機有辨法用「內閃」遙控外閃,記得稍微檔一下內閃的光,以免參與曝光。
(註:雖然 Nikon 相機的內閃可設為 -- ,代表不參與曝光,但實測結果仍會有些許影響。)

一切就續後,就可以開始拍啦!

這樣子的設定,拍出來的成果長得什麼樣子呢?


.
..
...
....
.....

以下都是在這個環境中拍的,除了效果滿令人滿意外外,最重要的是 DIY 無價!

DSC_3109

DSC_3122

DSC_3124

DSC_3129


## 以下是之前拍的, 都沒有加鏡子(反光板),可以比較一下差異 ##

DSC_6534

DSC_9453

DSC_9601

DSC_9581

DSC_9037

Lacus Clyne

DSC_9064

DSC_9056


祝大家都能以最便宜的預算,拍出喜歡的照片!

2012年1月12日 星期四

Nikon 通往全幅之路,心情分享 (D40, D90, D700)

還記得在2009年7月寫過一篇心得文,(請見「攝影器材們」),裡面記錄了當時使用的Nikon D90系統,兩年過去,這套系統已經成為歷史…原因就是這篇「全幅的夢想 - D700 進駐!」。
自從2007年聖誕節前後開始,不知不覺踏入DSLR已經四年,橫跨我人生中三個時期--學生—>當兵—>工作,剛好也是 Nikon 三種等級的機身,D40 —> D90 —> D700,也應證了一句話--「當一腳踏進這個世界,敗家之路將沒有終點」
男人防潮箱中的鏡頭就像女人衣櫃裡的衣服一樣,永遠少一件。
IMG_5857
↑. 當年的鏡頭群們。每一台相機,每一顆鏡頭,都有一段屬於我和他它故事,不論時間長短,都是獨一無二的過程,雖然其中不乏短暫的過客,但他們仍為我留下永恆的回憶。

2011年12月底已經出清掉所有的DX鏡頭,目前手上的器材都是新買進的(全部二手),算是一個世代的交替,就來記錄一下這些過客們與新朋友們吧!
IMG_5847
↑ D90,D700,紅內褲值星交接

這是至今為止的器材演進圖,純粹是讓自己瞭解到用過的器材與時間。D40 + 18-55mm kit 帶我入門,D90+ Tamron 17-50mm f/2.8 陪我渡過大半時光,去年十月,改由D700接手。
LENS_roadmap
↑ 器材演進圖

攝影器材2012年版,今年就靠你們了!
攝影器材們 2012年版
↑ 2012,全新的陣容。

既然標題是器材之路,理所當然要回顧一下這些仍在我手上、或是已經轉手他人的器材們。

D40 + 18-55mm f/3.5-5.6 ED II  ( 2007/12 – 2008/7 )
這個組合在當時替 Nikon 打下了一片入門機的江山,而我也是這個江山的其中一小角,當時礙於預算的關係決定購入二手,以12,000買了還在億華保固內的KIT組,從此踏入了DSLR之路。(我到現在還是很好奇為什麼我的二代KIT鏡上面沒有銀圈?)
這個組合帶給我不少拍照的樂趣,朋友趣會、出遊、山上下海、夜景,街拍,對當時的我而已,就好像初窺一個嶄新的世界,開始注意身旁邊的小細節,任何主題都是有趣的。
D40 (2)
↑  經濟實惠的組合 – Nikon D40 Kit
DSC_0931
↑ 寫論文 / 實驗室
DSC_2760
↑ 向日葵 / 飛牛牧場周圍
DSC_2519
↑ 天使 / 家裡一角
DSC_1675_001
↑ 無題 / 文化大學
DSC_5916
↑ 高速快門 (D40 + SB400)

Sigma 30mm f/1.4  (2008/2 – 2009/7)
不久之後,開始瞭解到光圈大小有多麼重要,克制不住敗家的慾望,在2008年二月跑到億華買了這顆APS-C大光圈唯一解,Sigma 30mm f/1.4。我還記得那是一個下大雨的晚上,是除夕的前一天,因為這天不買,就得等到過年後了。
銳利的畫質,星芒與和迷人的散景,至今還能記得第一次使用時的那份感動,想當初要花那麼多錢買一顆鏡頭還真有點花不下手。
12,000一手購入。
nEO_IMG_DSC_5653
↑  Sigma 30mm f/1.4
淡水夜景
↑ 渡船碼頭 / 淡水
DSC_1337
↑ 龍山寺
DSC_1190
↑ 悟天克斯 / 宿舍
DSC_1528
↑ 邀月/貓空
DSC_0580
↑ 龍山寺

Nikon 18-70mm f/3.5-4.5 (2008/4 – 2009/2)
漸漸地,開始重視到鏡頭的「帥氣度」,當然,價格還是很重要的因素,當時在Sigma 17-70mm f/2.8-4 和這顆鏡頭間拔河,最後,在原廠情節下以二手4,500買入這顆號稱N家最有誠意的Kit鏡,金屬屁屁、對焦尺表、3片ED、超快速的對焦速度,蓮花型遮光罩,價格含3片濾鏡(UV, CPL, ND8)公司貨金盒包裝,爆表的CP值已經沒什麼好嫌了。
DSC_6053
↑ 新莊棒球場,La New vs 統一
DSC_7762
↑ 國父紀念館
DSC_8620-
↑ 忘了哪裡的貓
DSC_8881
↑ 三芝/淺水灣
DSC_8891
↑ 三芝/淺水灣
DSC_0727
↑ 不知名處/金山
DSC_8889
↑ 淡水/某家咖啡廳的外圍
DSC_6178
↑ 國父紀念館
DSC_7560
↑ 人潮/台北車站
DSC_0997
↑ 101夜景/象山

Nikno D90  (2008/10-2011/10)
Tamron 17-50mm f/2.8 (2009/2 – 2011/10)
當兵前,決定把D40kit 組賣出,專心等D80下一代。
而當時陪伴我跑3千公尺的動力就是讓腦中想著「我要買D80下一代…我要買D80下一代」,新訓結束後,果然看到N家發表了戰神 Nikon D90,打著當時APS-C最佳高ISO純淨度和史上第一台可錄影DSLR的頭銜,雖然還在受訓,還是決定先買先享受了,反正當兵也是週休,於是就在開賣不久後,拿著小朋友們到億華把他抱回家了,從此D90成為我生活中的拍照主力,在接下來的1096個日子,按下了23971張快門數。D90的好用,不愧是戰神,一直成為銷售榜名列前矛的常客。
隔年二月(2009/2),出掉 N18-70mm ,買入 Tamron 17-50mm f/2.8 (A16 N II),這個組合陪了我走過最久的時間(近三年),這段時間大部份的照片都是出自這個組合,雖然對焦速度不快,鏡頭不夠帥氣,但是靠著清淡的發色、常用的焦段與實用級的大光圈,仍然是我防潮箱中的主力戰將。
D90: 32,500 一手購入(水)
A16 II: 12,000 一手購入 (水)
Nikon D90
↑ Nikon D90
Tamron 17-50mm f2.8
↑ Tamron 17-50mm f/2.8 II
DSC_3174
↑ 斯馬庫 斯
DSC_2757
↑. 四四南村 (這張照片讓我得到了一天么兩假,有登在陸軍的忠誠報上喔!)

DSC_28791-1 
↑ 101夜景 / 象山
DSC_5625
↑ 大稻埕夜景
DSC_6543
↑ 我家一角
DSC_7990
↑ 101倒景 / 國父紀念館
DSC_7998
↑ 101 / 國父紀念館
DSC_9207
↑ 剝皮寮 / 萬華
DSC_9245
↑ 剝皮寮 / 萬華
DSC_9263
↑ 剝皮寮 / 萬華
DSC_9272
↑ 剝皮寮 / 萬華
DSC_9324
↑ 野花 /  不知名處
DSC_99253
↑ 野花 / 不知名處

DSC_2509
↑ 天元宮 / 淡水
DSC_4312
↑ 婚禮攝影
DSC_4841
↑ 婚禮攝影
DSC_4963
↑ 婚禮攝影
_DSC_5962
↑ 不知名葉子 / 不知名處
DSC_6083
↑ 法鬥Miruku / 板橋體育場
DSC_6315
↑ 外拍/西門町
DSC_6618
↑ 民國100年 / 我家頂樓
 DSC_7659
↑ 登別 / 北海道
DSC_8300
↑ 札幌 / 北海道
DSC_7965
↑ 明治館 / 北海道
DSC_8030 
↑ 百年女子修道院 / 北海道
DSC_8757
↑ 野花 / 武陵農場
DSC_0775
↑ 海洋音樂際 / 福隆
DSC_1778
↑ 舊鐵道博物館 / 台東
DSC_1594
↑. 熱氣球嘉年華 /台東
DSC_2246-2
↑ 總督溫泉會館 / 金山
DSC_0167
↑ 野花 / 心之芳庭
DSC_6125
↑ 逗狗 / 板橋體育場
DSC_0136
↑ GRD3 / 台中 Forro cafe

Nikon 50mm f/1.8D (2009/2 - 至今)
揮別 D40後,既然換了有機身馬達的 D90,怎麼不能體驗一下 Nikon 的禮物—Nikkor 50mm f/1.8D 呢? (二手價2800)
其實光圈全開下並非可用光圈,但稍縮光圈後真的非常銳利,發色偏冷調,散景並不討喜。在 D90 上等效 75mm 的視角並不實用 ,只有偶爾心血來潮會帶他出門晃晃,實際使用的次數非常少。
不過這真的是一顆「棄之可惜」的鏡頭,所以在換了D700後,依然讓他留在我身邊,總有一天會瞭解到 50mm 之美的。

Nikkor AF 50mm f1.8D
Nikon 50mm f/1.8D
DSC_2884-1
↑ 你的傘呢?/ 台北捷運市政府站
DSC_2890-1
↑ 無題 / 台北捷運市政府站
DSC_2906 (2)
↑ 帥老外 / 台北捷運市政府站
DSC_2270
↑ Nikon FE2 / 我家
DSC_9770
↑ 親情之路 / 台北花博河濱公園園區
饒河夜市
↑ 饒河夜市
DSC_0334
↑ 無題 / 台北捷運市政府週邊
DSC_2701
↑ 蓮花 / 中央大學


Nikon 55-200mm f/4.5-5.6 VR (2009/6 – 2009/12)  (6300 一手購入)
退伍後,開始把心思移到長焦身上,深深被以長焦的壓縮感迷住,礙於預算,小黑系列是不考慮的,某天忽然鬼迷心竅跑去買了一隻全新的55-200mm vr 水貨來嘗鮮,用沒幾次後漸漸受不了他的塑膠質感以及實在不快的對焦速度,於是半年內就將他賣給被我推入坑的朋友了。不過平心而論,這隻平價的長焦鏡,畫質其實很稅利,只能說 Nikon 真的對入門玩家很照顧。

Nikon AF-S 55-200mm vr
↑ Nikon 55-200mm f4-5.6G
æ¾é¼
↑ 松鼠 / 國父紀念館
我家之巔
↑ 世界末日 / 我家頂樓
我家之巔
↑ 車軌 / 我家頂樓
我家之巔
↑ 101 / 我家頂樓
我家之巔
↑ 失焦/ 我家頂樓

Nikon 70-300mm f/4.5-5.6 VR (2009/12 – 2011/10)
賣掉 55-200mm VR 就是為了他,在看完 Mobile01 後的大樓文 - C/P值絕高好鏡- Nikon 70-300mm VR 後,決定買下這顆當時防潮箱最貴的鏡頭,(二手價 14500,億華保內),不過真的是非常滿意!
濃郁的發色,4級防手震,光圈全開就有銳利的畫質,帥氣的外表和當做送的200-300焦段,輕易營造出壓縮感的淺景深,若不是因為後來真的很少用,留著也浪費,這顆鏡頭我真的滿愛的。
長焦開啟了我另外一個視野,打打路人,明星,小鳥,花草樹木都滿好用的。
DSC_8157
↑ Nikon 70-300mm f/4.5-5.6
DSC_9910
↑ cosplay / 台大
陳綺貞@高雄太陽演唱會
↑ 陳綺貞 / 高雄小巨蛋
王怡仁
↑ 王怡仁 / 紐約紐約
郭采潔 簽唱會
↑ 郭采潔 / 西門町
陳綺貞 台北簽唱會
↑ 陳綺貞 / 四四南村(信義公民會館)
DSC_5802
↑ Joanna / 華山藝文特區
張鈞甯
↑ 張鈞甯 / 紐約紐約週邊
DSC_8338
↑ 卓文萱 / 台北車站
假日不出門之頂樓有好view 
↑ 夕陽 / 我家頂樓
很滿的滿月
↑ 滿月 / 我家頂樓
大卷尾
↑ 大卷尾 / 國父紀念館
初一隨拍
↑ 人潮 / 信義華納威秀週邊
初一隨拍
↑ 人潮 / 信義華納威秀週邊
DSC_4014
↑ 金針花 / 花蓮六十石山
DSC_0058
↑ 新光三越日落 / 象山

Tokina 11-16mm f/2.8 (2010/2 – 2011/10)
補齊焦段是一件很迷人的事,那代表著已經沒有什麼主題不能拍了,其實我已經忘了為何會開始尋找一顆超廣角鏡,只知道,在看了Ken Rockwell的比較文後,他指出 T116 是 APSC裡面最銳利的鏡頭,甚至勝過原廠的 N12-24,最後在各方競爭中,我選擇了T116成為我補足焦段的最後一員。
不得不稱讚 Tokina 的做工,沉甸甸的很扎實,手感也非常好,相較之下,A16就顯得很像玩具了。
實拍方面,畫質非常好,超銳利的畫質和星芒很吸引人,但是要熟練地駕馭這顆鏡頭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水平稍微偏一點,整個畫面就很歪,或是左右沒有對秤,成果也會很怪。
超廣角營造的張力在拍大景非常好用,2010年3月去北海道旅行時,T116出勤的次數意外的多。但焦段太短有時候的確滿不方便的。
(二手14,000購入)
Tokina 11-16mm F2.8
↑ Tokina 11-16mm f/2.8
行人請走穿越道線
↑ 請走行人穿越道線 / 台北市政府捷運站週邊
好多車
↑ 塞車 / 信義天橋
DSC_8999
↑ 盛開的櫻花 / 武陵農場
北海岸 夕陽
↑ 晚霞 / 北海岸石門廣場
市政府捷運站
↑ 台北市政府捷運站內
DSC_2564
↑ 往嘉明湖的路上
松山 彩虹橋
↑ 彩虹橋 / 松山
Bellavita
↑ 貴婦百貨 Bellavita / 信義商區
DSC_8219
↑ 洞爺湖 / 北海 道
DSC_7992
↑ 函館夜景 / 北海道
DSC_7790
↑ 尼克斯海洋公園 / 北海道
DSC_8489
↑ 小遵運河 / 北海道


Nikon 35mm f/1.8G (2009/7 – 2011/12) 
退伍前不久,Nikon 發表了這顆DX專用的鏡頭,因著 Sigma 30mm f/1.4 對我而言一直是兩面刃,優點我很愛,缺點也讓我很頭痛, 例如 點狀光圓在邊角會成為難看的三角型散景,不夠近的對焦距離,仍然有點大顆,讓我決定出掉s30,改投 原廠的懷抱。
老實說,一開始用的很不習慣,因為拍不出當時用 s30 的立體感。而且多了 5mm(等效45mm vs 52.5mm),個人覺得真的有差,視角變的比較窄,透視感較不強烈,以至於有一段時間這顆鏡頭的出勤率超低,一直到後來買了D700後,才解放了了 35mm f/1.8 DX ,這也是讓我愛上 35mm 這個焦段的原因! (很怪吧..上了全幅機卻說解放 DX 鏡,但個人感覺的確是如此)。
這顆鏡頭也是 Nikon 給大家的禮物之一,f/1.8即是可用光圈,散景還算柔美,小小輕輕的,易於攜帶,對焦距離夠近,拍食物也能勝任。更重要的是!雖然他是DX鏡,不過裝在D700上可是有一種暗角的風格,稍稍後製一下邊角失光,在全幅機上也能解放 35mm 這個焦段!難怪在二手區上面相當熱賣。 (二手6,500,公司貨保內購入),以下照片有特別註明的話就是用 D700 FX 模式拍的,其他都是用 D90 拍的。
D700 初登版-貓空深坑一日行 (使用Nikon 35mm F1.8G)
[街拍] 信義區街拍 (D700, 35mm f/1.8, 24-120mm f/4)
有興趣的可以到我的blog看一下 35mm DX 鏡接在 FF機的表現。
DSC_2661
↑ Nikon 35mm f/1.8G
DSC_0375
↑ 從美國回來的表妹 / 龍山寺
晚上吃熱炒之-罵份買相機
↑ 被推坑買相機的同學 / 熱炒店
DSC_0579
↑ 無題 / 西門町
Afternoon Tea
↑ Afternoon Tea
Afternoon Tea
↑ Afternoon Tea
DSC_0562
↑ Relax / 曼咖啡 (D700)
DSC_0310
↑ 互不相見 / 台北捷運市政府站週邊 (D700)
DSC_0453
↑ 路人 / 台北捷運市政府站週邊 (D700)
DSC_0461
↑ 過客 / 台北捷運市政府站週邊 (D700)
Nikon AI-s 35mm f/2 (2010/2 – 2011/10)
在購入D700之前,手上有一台 Nikon FE2,為了體驗 35mm 之美,以及底片的調性,在某個店家以6700購入這顆手動鏡,不過出勤機率極低,原因是底片機本來就用的少,加上這顆老鏡 光圈全開畫質很慘…放在防潮箱好久冷凍了好一陣子,但是手動鏡頭手感是自動鏡完全比不上的。下面的照片是去爬嘉明湖時拍的,使用器材是 FE2 + Ais 35mm f/2 + RVP50
DSC_2270
遊記:嘉明湖-天使的眼淚
000034800023
↑ 天使的眼淚 / 嘉明湖
000034800019
↑  應該是三叉山 / 往嘉明湖的路上
000034800005
↑ 日出 / 往嘉明湖的路上

Nikno D700 + AF-S 24-120mm f/4 (2011/10 - 至今)
時間拉到2011年10月,工作也滿兩年多了,心一橫,決定出掉所有的 APS-C 設備,砍掉重練上全幅,做決定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其中也有考慮過 Canon 5D2,等待D800,撿一台二手D700,在考慮的過程中,無意間看到一台「全新」的二手700,賣家因為某些原因,買了兩台,其中一台不要了,所以在買入一星期內就賠錢售出。至於D700的心得,網路上的心得文太多了,這邊也不多贅述,不過手感真的一流!
Nikon AF-S 24-120mm f/4,則是考慮良久後的選擇,大家都說,買了FF機,不買鏡皇 24-70mm 做什麼?
仔細思考了一下拍照的焦段習慣,和自己非專業以攝影為職,我願意用較差一點的畫質和小一級的光圈換取多很更的便利性,因為以前用A16就深感焦段不足,也不是時時刻刻都願意多背一顆鏡頭出門的。
這顆評價滿兩極,我當初也是反反覆覆,直到有兩個網友分享了他們的心得後,讓我下定決心購入它,在此我也分享給大家:

「對一般使用者來說,老實說,如剛敗入24-70mm  14-24mm及70-200mm 鏡皇,每次出門都會想帶出門,因為看起來實在很威,拍起來也很容易得到好成果。
但時間一久,越來越想帶比較輕便一點的鏡頭。
後來發現帶不是鏡皇但等級不要太差的鏡頭(包含定焦鏡),拍出來的照片跟之前鏡皇所拍的照片根本分辨不出差異時,
這時鏡皇帶出去的比列跟次數就會會來越少,甚至被冰在防潮箱中,因為實在是不太方便攜帶。
最後就會想把鏡皇換成比較輕便一些,但等級又不會太差的鏡頭(如16-35mm f4 VR,24-120mm f4 VR,85mm 1.8D,成像
品質相差無幾,但價錢還比較便宜)。」

基本上這是顆評價兩極的新鏡頭,上市沒多久後我就入手了,使用也有一年左右的時間也算是有點小心得。

讓我直接告訴你結論 :  賣太貴,那如果拿這筆錢讓我重選一次 : 一樣買這隻
很簡單,往上比它更好的就是更貴更重的 24-70 F2.8, 往下要找到可以接近它的FF用旅遊鏡,拍謝,沒有。
N鍍膜,24-120mm焦段,VR II四級防手震,F4恆定光圈
你還真的找不到第二支有這種配備的鏡頭,帳面功能很強大
那來看看畫質部分
直接跟24-70 F2.8鏡皇比,網路上比較圖很多,我也跟朋友借鏡皇用過一陣子
基本上F4光圈差距比較大的在邊緣畫值,縮到F5.6後,我木眼已經分不太出差別了

鏡皇對焦有快一點準一點,不過那不影響我使用,差0.x秒的對焦速度對我來說沒差
我買不起五萬多的24-70,而且也不想帶那麼重的旅遊鏡
24-120 F4 對我的定位就是沒有特定拍攝主題又懶惰不想腳動變焦的機身蓋
不用煩惱要帶多長多廣的,一機一鏡就出門。
它不會好到可以取代24-70 ,相對的它也是有很多24-70沒有的方便性。

再來說說大家詬病的缺點
暗角 : 有 。 但就是暗角,不會讓你整張照片都是暗的。
變形 : 有 。 但就是邊緣變形,不會讓你把101拍成比薩鐵塔。
這都是不完美的地方,但不會是致命傷。
當有人覺得你的照片不好看的時候,大抵上不會是這兩項造成的。
真正的缺點 : 有 。 就是貴貴貴貴貴貴。


Nikon D700:二手63,000購入  (全幅的夢想 - D700 進駐!)
Nikon 24-120mm f/4:二手32,000購入 (小三元之一:Nikon 24-120mm F4 VR – D700的標準變焦鏡)
在自己實際使用後的心得,非常滿意,的確,變型和失光的缺點都有,而且並不是很輕微,但是拍raw檔可以改善非常多。
而且這顆在二手市場並不搶手,耐心等待的話可以談到不錯的價格。
而我自己在未來鏡頭的配置上,是希望精簡裝備,不要和D90時期一樣補足焦段,而是以一顆高泛用性的變焦鏡配上一顆高畫質的定焦鏡為主。
DSC_2785
↑ Nikon D700 + AF-S 24-120mm f/4
DSC_0680
↑ 水舞 / 台北市政府前廣場
DSC_1067
↑ 婚禮攝影
DSC_2074
↑ 許願樹 / 溪頭妖怪村
DSC_2218
↑ 日月潭夜景 / 南投雲品酒店
DSC_2395
↑ 紙教堂 / 南投

DSC_0345
↑ 天倫之樂 / 阪急百貨前廣場

Voigtlander 40mm f/2 II (2011/10 - 至今)
「輕巧,銳利,高質感」是我對這顆鏡頭的感覺。
這顆算是較冷門的鏡頭,不僅二手市場不常見,連心得文都不多。
會買它主要是因為將 Ai-s 35mm f/2 賣出後,仍然想要買一顆手動鏡給FE2用,這次將範圍縮小到「小廣角/標準/餅干鏡」,尋訪比較後以8500買了這顆二手的 福倫達 40mm f/2。
整體來說這顆鏡頭相當輕巧,光圈也有到f/2,對焦手感很滑順,配上很有質感的金屬鏡身,還有CPU接點,接在D700上除了不能AF之外,其他通通可以,包含測光、機身控制光圈、合焦指示燈,不論是底片機身或是數位機身皆可使用。
DSC_2650
↑ Nikon FE2 + Voigtlander 40mm f/2
DSC_1512
↑ 盤子 / 我家
DSC_2492
↑ 驢子餐廳 / 民生東路

Nikon 35mm f/1.4 (2011/12 - 至今)
最後要介紹的就是讓 N家 引頸期盼許久的,Nikon AF-S 35mm f/1.4G,一舉補上了數十年來 35mm f/1.4 沒有自動對焦鏡頭的遺憾,雖然和C家比起來,價格相當不親民,撇開高價的原因不談,身在N家,還有得選嗎?XD
接在D700上面,對焦速度不算快,但是準度是相當高的,f/1.4光圈全開即是可用光圈,而且是「相當可用」,而且發色濃郁。
小廣角35mm在全幅機上個人覺得無敵的好用,透過小廣角將背景帶入畫面,在光圈全開下主體的立體感/透視感十足,是顆非常適合拿來「說故事」的鏡頭。(52,000二手公司貨保內購入)
DSC_2633
↑ Nikon 35mm f/1.4G
DSC_2939
↑ 無題 / 信義區周邊
DSC_2919
↑ 下雨的街頭 / 台北市政府捷運站
DSC_2983
↑ 逛街的動力? / 信義威秀影城
DSC_3036
↑ 等待/ 信義區周邊
DSC_3075
↑ 下雨天還是要拍照 / 信義區周邊
1
↑ 婚禮隨拍
謝謝大家的收看,完畢!大家在拍照之餘也要愛護自己的器材喔!
DSC_7842-2
今後也將一直拍下去。
相關連結:
我的拍照習慣分析(2010 vs 2011)
[街拍] 信義區街拍 (D700, 35mm f/1.8, 24-120mm f/4)
Nikon 35mm 大亂鬥,全幅變焦旅遊鏡、DX定焦鏡與手動老鏡
小三元之一:Nikon 24-120mm F4 VR – D700的標準變焦鏡
D700 初登版-貓空深坑一日行 (使用Nikon 35mm F1.8G)
全幅的夢想 - D700 進駐!
[攝影] Tokina 11-16mm F2.8 AT-X116 PRO DX 開箱
攝影器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