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3日 星期三

1. Nikon閃燈-一個獨立的測光系統

前言:無意間找到這個 blog--Nikon CLS Practical Guide,發現裡面有很多實用的閃燈教學文章,但因為是英文,閱讀起來沒那麼直覺,稍微看了一下後發現並不難懂,因此有了把他翻譯成中文的想法,當作日後可以快速參考的筆記。
該blog寫了19個關於NIkon 閃燈的主體,本篇是第一個主題,以下皆為翻譯且經過原作者同意可將翻譯後的文章置於我的Blog上且經過原作者同意可刊翻譯後於我的Blog上。若要轉載,請註保留原作者本blog的連結。並通知我一下。

標題:1. Nikon閃燈-一個獨立的測光系統
作者:Russ MacDonald
出處:Nikon CLS Practical Guide
翻譯:Mong
目錄:Nikon CLS Practical Guide 中譯




在用了Nikon SB-800Nikon D200拍攝了很多場婚禮和活動,以及在Nikonians Speedlight Forum發表了一些關於閃燈的文章後,我決定把我的一些想法整理在這個Blog上。

註:本文所提的TTL和iTTL是一樣的事

請看以上兩張照片,第一張好像在洞穴裡拍的一樣,背景全黑。但第二張可以看到背景的細節,這篇文章的主旨是教你們如何隨心所欲地拍出這兩種不同的效果的照片。

閃燈攝影是個非常複雜的主題,可能要花點時間才能瞭解,但這對往後非常有幫助,因為你可以從中學到如何在不同環境中拍出好照片的方法。

第一件要瞭解的事情是:當用閃燈攝影時,實際上一張照片是由兩種光源的組合而成,第一是環境光,第二個是閃燈的光。直覺上來說,在黑暗的環境中使用閃燈攝影是比較簡單的,因為環境光幾乎是0,只要管好閃燈就好。瞭解這個概念是個很重要的事情。

另外還有一件很直覺的事,在環境光很充足的情況下使用閃燈攝影可能會比較複雜,因為你要想辨法在一張照片中,平衡兩種光源。

因此,Nikon把問題變簡單了!Nikon分別研發了相機測光和閃燈測光兩種不同的測光系統,這兩者是完全獨立的,可以一起使用或分開使用,這都取決於你怎麼去設定你的相機和閃燈。

先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微光的環境,裡面只有一盞小燈,想像在黑夜中,只開一盞小燈的房間,如果你想在這樣的環境中不用閃燈拍照,方法之一就是用A mode,然後得到f/4,1/4 sec.,ISO 100這類的組合。

現在試著把相機轉到M mode,光圈一樣設成f/4,快門改成1/80 sec.,再拍一張,會得到什麼結果?這張照片會非常非常暗,簡單來說這張照片可能是全黑的。

接著,打開閃燈並轉到TTL mode再拍一張,光圈快門的組合和上一張一樣,f/4,1/80 sec,你會看到不管畫面的中央是什麼,都會被閃燈照亮,而且亮度剛剛好,這是因為閃燈的測光系統已經幫你處理好了,自動使用了適合的出力來打亮環境,因此可以得到正確的曝光。當然這邊所說的「正確的曝光」可能並不適合,因為這樣的曝光嚴格來說並不那麼的「正確」,這些事留到以後討論。
接著,找一個主體,最好是人,放在大約離相機5英呎的地方,背景大約在主體後方15英呎,仍然只有一點點小光源,確定主體是在畫面的中央,且你的閃燈模式是TTL而不是TTL-BL,然後用f/4, 1/80 sec的設定去拍照,你仍然可以得到一張主體是正確曝光的照片,因為閃燈測光系統幫你處理的好好的。但有趣的是,背景卻是非常黑,就跟沒有用閃燈一樣。這是因為主體和背景離的很遠,使得閃燈幾乎照不到背景。

現在把快門速度減少成1/10 sec.再拍一張,你會發現背景變亮了,而主體還是一樣亮!而且你還會發現主體雖然夠清楚,但是背景卻是糊的,這是因為1/10的快門速度慢到會讓你產生手震(除非上腳架),主體清楚的原因是因為,閃燈是打亮主體的主要光源,而閃燈的持續時間多半快過1/1000秒,也就是說主體在這1/1000秒內就已經被打亮(在感光元件上成像),而環境光又太暗了不足以影響主體(不會在感光元件上成像),因此就算快門是1/10 sec.主體依然會是清楚的。

以上這些實驗說明了在這樣一個黑暗的房間內,閃燈測光系統決定了主體的亮度,而背景的設定則是取決於相機上的設定,你可以分開調整!這是使用TTL mode和相機M mode背後所隱藏的重要觀念。

假如你在一個環境光比上述的例子略亮的環境中,你仍然可以使用上述的技巧,但前題是要把光圈縮到夠小,小到閃燈變成主體的主要光源,讓環境光無法影響你的主體,但是你的背景就會變黑了。假如你想試著讓背景變亮,請調整快門速度,但這樣主體也有可能會吃到背景光而影響亮度,因此就會有主體過曝的風險。在這樣的情況下,快門、光圈、閃燈出力三者都會影響主體的亮度,會變的比較複雜,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閃燈出力去決定主體的亮度就好,背景就給他黑吧。

假如你現在身處在一個環境光非常充足的地方,如白天的戶外,由於環境光很亮的關係,要讓環境光不參與曝光是很難的,所以這時我們要做的就是平衡環境光和閃光了。假設閃燈對主體曝光的貢獻比較小的話,這叫做「補光」(Fill Flash),當環境光很亮,亮到無法分用先前的實驗去分別調整背景曝光和主體曝光的話,M模式會比較難用一點,這時最好用TTL-BL模式,並把相機設到A,S,或P mode下,相機會自動測量環境光而去設定一組光圈快門,並且把相關資訊給閃燈,讓閃燈系統可以用適當的出力去讓主體跟背景有一樣的曝光度。

假如環境光極亮,像是直射陽光,最好的方法就南用P或S mode配上TTL-BL,所以光圈會自動縮小以避免過曝,在這個例子中不建議用A mode的原因是,可能會提升快門速度為了讓你的主體不要過曝,但就會碰到閃燈同步的問題(1/250以D200為例),但如果光圈全開的話,這樣的快門速度多半不夠快。

最後有一個使用TTL-BL的小忠告,要讓TTL-BL正常運作,主體最好要比背景來的暗。因為閃燈只能增加主體的亮度去平衡背景,它總沒辨法讓主體變暗吧。如果主體比背景亮的話,那就不需要用閃光燈了。然而,不用閃燈的話,主體人物的臉上可能會有一些陰影,將閃燈切成TTL mode並且降低很多出力就可以消除這些陰影了。

2010年1月27日 星期三

[攝影] Tokina 11-16mm F2.8 AT-X116 PRO DX 開箱

本來沒有打算買廣角鏡,因為我覺得廣角鏡是最不好駕馭,也是最需要技巧的鏡頭,畢竟攝影是減法的藝術嘛!不會拍的話跟本亂糟糟。
但是我還滿愛拍風景的,在購入廣角鏡之前最廣的只有17-50mm 的17端,等效28mm其實也覺得滿夠用了,稍微選一下角度也可以很有氣勢!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被一些超廣角給毒到,慢慢興起了買一隻廣角鏡來練習的念頭…

在APS-C上能選擇的廣角鏡不多,先開個預算,不要超過15k,survey了一陣子,也大概就是那幾支了!

廣受好評,焦段/質感一級棒,CP值高,又有金圈的      Tokina 12-24mm F4

最廣且聽說藍天很暴力,變型控制佳,但不是很銳利的   Sigma 10-20mm f4-5.6

原廠金圈情節,LP捏一捏,爆一點預算也可以考慮的     Nikon 12-24mm F4

在翻遍了各大網站的開箱文、評測文、連Kenrockwell的數位廣角大pk都看完了後,本來屬意S10-20mm,但是把評測看完後,對他的畫質、組裝有點退卻,Kenrockwell的評測中對sigma 10-20mm 有一段話是這樣的:
"Unfortunately it feels cheap, even though it's reasonably heavy."
"The Sigma is also the least sharp. You won't see this unless you look hard. "
好吧,雖然我不會放到100%看,但我想心理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對我來說,外觀和質感也是考量之一。

那就是 T124 了,畢竟焦段棒、價格便宜、畫質銳利、雖略有缺點,但很對的起他的價位!

後來無意間看到二手買賣區有一支價格合理的 T116要賣,我手癢去查了一下 Kenrockwell對T116的介紹,不查還好,一查之後,其中開頭的第一段話嚇到我了…!

"The Tokina 11-16mm f/2.8 AT-X is the best ultrawide zoom available for Nikon DX cameras, better than even Nikon's more expensive 12-24mm AF-S DX. "

"This Tokina 11-16mm is the world's fastest and sharpest ultrawide lens for small format digital cameras (Nikon DX and Canon 1.6x). Considering its bargain price of under $600, its the world's best ultrawide lens for digital SLRs. "

把他捧得很高,看完了和N124的PK文..發現果真不假,APS-C 廣角鏡皇當之無愧!
因此我開始進入交戰,到底要 T124?  T116?

T116焦段這麼短,實用嗎?
T116光圈值F2.8,實用嗎?

第一個問題還沒有答案,因為我才剛買
第二個問題有人告訴我說,不管實不實用,至少可用。

最後,我選了T116,順利完成交易後,從此防潮箱多了一個新成員,也是第一顆Tokina的鏡頭。

↓1. Tokina 11-16mm F2.8,扎實的手感,很有質感的組裝。
Tokina 11-16mm F2.8

↓2. 77mm的大口徑…換來的是我UV、CPL要重買...
Tokina 11-16mm F2.8

↓3. 要是他依然是金圈該有多好呢!
Tokina 11-16mm F2.8

↓4. 廣角鏡首選!不輸原廠的組裝,比原廠更好的光學品質!
Tokina 11-16mm F2.8





↓6. 77mm UV 和 CPL…額外又花了我不少錢
Tokina 11-16mm F2.8


和T116的同步率還不高,先貼幾張這兩天拍的作品上來,希望可以好好發揮這顆廣角鏡的威力!點圖可連連至flickr

芭樂景點彩虹橋-1
松山 彩虹橋

芭樂景點彩虹橋-2
松山 彩虹橋

F2.8的好用馬上就出來啦!市府捷運店
市政府捷運站

到目前為只,焦段算是齊了,大三元是不敢說,但免免強強也算是個大二元+一顆長焦。

Tokina 11-16mm F2.8
Tanrom 17-50mm F2.8
Nikon 70-300mm VR F4.5-5.6

題外話,要是Sigma 積極點,把s50-150改版,加上OS,我一定會出掉N70-300來換他!

相關連結:
Tokina 11-16mm review by Kenrockwell
Flickr T116 groups
Tokina 官網介紹
同步發表於 Mobile01 Nikon 版

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

[教學]使用外閃時,該怎麼對主體測光?

今天去書店翻書,看到一本攝影的書,其中有一小段在教使用外閃時該怎麼讓閃燈對主體正確補光,情境如下,假設主體是人,並且佔了畫面的大多數。看了書中的做法之後我覺得很怪,可能是錯的,書中大概是這樣說(沒有記得很清楚,意思應該差不多):
「由於 iTTL 很聰明,會正確對主體測光並完成補光,那要怎麼讓相機知道你的主體是什麼呢?這時就要用點測光測人臉,得到正確的曝光,若是點測光測錯了地方,則閃燈不會有正確的出力。」

並且放了兩張一模一樣的圖,一張是點測在人臉,打圈,一張是點測在別的地方,打X

我當下覺得很怪,覺得書上的方法是錯的。這和我所讀的SB-800說明書不同!但他說的方法似乎很多人都在用…有些論壇也是這樣教人的(曾經看過),
因此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認知。

回家後,做了二個實驗來証明「iTTL認識的主體和點測光測哪一點,完全沒有關係」,「sb-800將畫面的中央視為主體」(把他想成開閃燈後,主體是中央重點測光那塊就好了)

實驗環境:
我的房間,只有一盞檯燈,關掉日光燈

D90,JPG直出
ISO值:400
光圈值:f/4
快門:1/60"
焦距:50mm
閃燈:SB-800 iTTL mode
WB :閃燈白平衡

實驗一:主體在中間,對不同區域點測光。

↓1. 主體在中間,對主體頭部測光


↓2. 主體在中間,對白色背景測光


↓3. 主體在中間,對黑色背景測光


由結果可看出,三張的亮度(幾乎)一模一樣,証明點測光的參考位置並不影響閃燈出力。那影響閃燈是因素是什麼呢?接著做了實驗二。


實驗二:主體在旁邊,點測固定主體,中央有不同亮度的物體

↓1. 主體在旁邊,點測固定主體,畫面中央有大量黑色。


↓2. 主體在旁邊,點測固定主體,畫面中央有大量黑色。


這個實驗的結果,編號1過曝,編號2欠曝,雖然兩個點測光都是測一樣的地方,但是「中央物體的亮度是不同的」,一個是黑色,造成over,一個是白色,造成under,由此可知
1) 點測不影響外閃(無法告訴閃燈主體是誰)
2) 影響外閃的是中央主體

這和SB-800說明書中教的是一樣的,因此,如果主體不在畫面中間怎麼辨?

常常看到有人說
「用點測光(中央重點)測主體,EVL後重新構圖」 =====>這是錯的!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
不用管什麼模式的測光,直接把主體移到中間, FVL後重新構圖,然後再看你想對背景做怎樣的曝光去做測光」====> 這樣才對。

其實這些說明書中都有教,應該很多人都知道了,但也一定還有人不知道,今天看到竟然有書這樣教,才想說來做個實驗驗証一下,希望能對不知道的人有些參考。內容有錯也請指正。

2009年12月6日 星期日

2009/12/28 陳綺貞 高雄小巨蛋太陽演唱會

11/28,太陽,在高雄升起

以前就很欣賞陳綺貞這個歌手,她的歌散發出獨樹一格氣味,在電視上幾乎看不到她的踨影,沒什麼宣傳,背後卻有一群死忠的歌迷在支持著她,她獨特的舞台表演魅力(例如高潮的歌曲--1234567,拿出你們的相機吧!!!),憑著一把吉他就可以打動眾人的心,時而輕聲細語,卻能讓台下的歌眾如痴如醉,短短的幾句話就讓台下為之瘋狂,時而爆發震撼,彷彿每個人內心的小宇宙要爆發了!她的歌百聽不膩(至少我從念研究所到上班都一直聽她的歌)、她和歌迷的互動總是親切又直接,就像朋友一般、她是個充滿才華的創作歌手,低調的女王(?),是許多人心中的女神,接下 Nikon 代言人位置,這種種的原因,都是讓我這次專程南下聽演唱會的主因啊!!  (另外一個原因…公司有補助XD)


↓1. 我想到台下唱..


↓2.  剛說完,我想到台下唱,特區開始爆動啦!! 大家都想近距離看到陳綺貞,哪怕是只近一步也好。當工作人員圍好人牆,準備開始唱時,仍不斷傳來,工作人員的聲音「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以及一些台下的鼓譟,綺貞笑了一笑,發出短短的「噓~~」,台下的「同學們」頓時安靜,靜靜等她開唱XDDD  不愧是老師。


↓3. 只要一把吉他…就勾住了現場所有人的心



↓4.  就這樣與台下聽眾這麼近的距離,唱給大家聽。最後,「我有種騎虎難下的感覺…呃我會繼續唱,我想回台上唱,和我的樂手們一起…」


↓5. 安口曲到了後段,沒有絢麗的舞台效果,沒有華麗的服裝,只有實力派的清唱,完全是硬底子的展現啊!在開唱前台下仍安口不斷,這時陳綺貞笑了一笑,「你們到底要不要讓我唱啊」,很有親切感。


↓6. 如果可以,我想唱一輩子。




↓7. 這張是我的桌布,超有現場感的啊!


↓8. 不~~~要~~~走~~  現在在十點!!! 唱到十二點!!!!!


↓9. 精典的造型,大家的默契,你離開我,這就是旅行的意義


↓10. 女…女神?!一襲白色的洋裝,配上手上的圖騰,有種邪邪的的感覺!!超讚!


↓11. 充滿Power的聲音啊!!時而溫柔無限,時而爆發震撼


↓12. 從天而降,引起全場另一波高潮!


↓13.充滿舞台魅力的互動--1234567!!同學們!!準備好了嗎!拿出你的相機!!!!!!!!!!!!!!!! 我毫~~~~不遮掩 來到你的面~~前, 1234-567,1234-567.數到三,說啦啦啦~


照片全集-Flicrk


後記:真的很幸福能去陳綺貞的演唱會,雖然沒唱到十二點,但也差不多了!!一口氣唱了38首歌,將來再辨,我還會去聽,而且會去搶特區的票!
挑了一些喜歡的照片,順便洗了一張8*12的護貝照片,超有fu的啊!

2009年11月2日 星期一

象山日落

自從上班之後比較少往外跑,能拍照的時間也變得很少,週休假日,也只想找些不太遠的地方拍拍照,以解按快門之癮啊。
話說10/31是攝影器材展,N,C,S家獨霸會場的人潮,由其是Sony,不僅僅打限女牌,α系列的相機和一堆鏡頭就放在那裡任人把玩,加上強力放送新的α相機廣告…實在是會場人氣之王,而Canon也不惶多讓,直接擺了兩顆長焦大砲(好像是300mm f2.8L)接在7D機身上供民眾操作,也有多款L鏡、50D、7D、可讓大家接自己的機身試拍(放毒),相較之下,Nikon就顯得有點小氣,一票的鏡頭就是鎖在玻璃窗中,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啊,好吧,要近觀也是可以,總之就是看得到吃不到。而展示機也普普而已,唯一比較有看頭的就是D300s+AF- s 50mm f1.4G啦,連拍和手感真的不錯。

話說本來的行程是預計看到三點半,然後上象山拍照,沒想到因為一些原故到四點半還沒上山!!當時太陽已經快下山了,本來想放棄回家,但經過我抬頭觀察,由左而右,由近而遠,反覆觀查後,發現天空的雲層很美,頗有大景fu,便立即衝到象山,連爬山都用跑的,快喘死了…完全在和太陽搶時間,該說皇天不復苦心人嗎?雖然沒有佔到好位子,但也是看到了大景…

↓1. 既然視現不佳,被樹葉檔住,那就拿他來取景吧!


↓2. OH..我好喜歡這個色溫,好暖活啊。


↓3. 時間再晚一點,地平線已經完全呈現金黃色,而天空也漸漸暗了起來,101也在夕陽餘輝的照射下,帶點紅色的反光。


↓4. 象山也是個北市有名的攝影景點,早點來的人,就可以像照片中那位仁兄一樣,擁有一望無際的視野。


↓5. 相信這個大景,當日應該很多人共享。


↓6. 玩一下HDR,好像有一點世界末日的感覺。


↓7. 能把眼前所見的景色補捉下來是件美好的事。


↓8. 孩子,夜深了,打通電話回家吧


器材:
Nikon D90
Tamron 17-50mm f2.8
Nikon 50-200mm f4-5.6 vr

其他相關照片: